2018年,厦门市财政部门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,提升资金使用率,确保稳增长、补短板、优环境等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,以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,着力建机制、提绩效、强监管,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财政改革。全年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,财政监督管理更为有力,政府资产管理更加规范,政府债务风险安全可控。
稳增长 促转型
坚持把支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,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财政收入实现有质量的平稳增长。
一是帮扶企业措施有效。投入33亿元。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等政策,加大工业企业投资、技术改造等奖励力度,助力企业扩产提质。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,2018年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负超300亿元。
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。投入50亿元。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,出台企业上云、人工智能等扶持新政,重点支持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软件信息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,新增计算机与通信设备、机械装备、文化创意等3条千亿产业链群,千亿产业链群累计达到8条。
三是创新引领作用增强。投入20亿元。聚焦高新技术企业、重点工业企业,加大科创孵化器、企业研发经费等奖补力度,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,全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,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,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%。
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投入18亿元。支持大通关一体化建设,政府性收费降至大陆口岸最低水平,通关效率大幅提高。出台促进外商投资、总部经济发展等政策,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,总部经济集聚效益显现,总部企业税收增长20%以上。
补短板 促均衡
按照坚守底线、突出重点、完善制度、引导预期的要求,做好民生支出保障工作,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七成以上,努力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问题。
一是教育发展扩容提质。投入40亿元。建成中小学项目20个,开建幼儿园项目20个,新增学位2.75万个,为历年最多。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,鼓励国有企业、优质民办学校参与办学。实施60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项目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岛外、农村拓展。
二是健康厦门加快建设。投入39亿元。建成厦大翔安医院、心血管病医院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,新增医疗床位4000张。设置“名医工作室”,柔性引进专家170名。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,财政补助资金适度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,助力深化分级诊疗改革,让民众就医更加便利。
三是民生兜底扎紧扎牢。投入33亿元。加强困难群众帮扶,落实困难群体医疗救助、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政策,将重残、重疾群体纳入低保范围。城乡居民医保财政筹资标准从450元提高至650元,扩大大病医保受惠范围,减轻患者医疗负担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,为超过12万人次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。
四是惠民实事有效落实。投入59亿元。支持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。开建保障性住房2.8万套,推出1.97万套,出台住房租赁试点扶持政策,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构建。促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,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,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成。
优环境 促协调
多渠道、低成本筹集资金保障城市建设和运营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,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度。
一是新城建设提速提质。投入69亿元。高起点、高标准保障岛外新城公建项目建设。有序推进新城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,圆满完成三年试点建设任务,地下综合管廊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。
二是乡村振兴加快实施。投入26亿元。出台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三年行动计划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推动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、12个市级示范村和30个美丽乡村建设,2个村庄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。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,9条主要溪流及其他小流域整治顺利推进。
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。投入101亿元。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安全有序,2、3、4、6号线工程加快推进,国道324改线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。全面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,开展新一轮城市提升改造。推进交通疏解工作,增加公共停车泊位1.2万个。
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投入29亿元。在全省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,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,推进垃圾焚烧工程建设,全市93%的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,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。支持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在全省率先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和重点企业周边土壤环境监测。
网站标识码:4101000026
地址:郑州市兴华南街39号
电话:0371-67180715
邮编:450005
传真:0371-67180715
|